首页 - 通知通告 - 正文

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及论证工作的通知

来源:研究生处 发布时间:2008-05-07 作者:王开宇 点击:

各有关单位及委员:

现将《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及论证工作的通知》转发,学校将于下星期一召开论证会,请按要求作好准备。

研究生处

200857星期三

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

关于做好“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

规划编制及论证工作的通知

教重厅[2008]2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计划、财政司(局),有关高等学校:

国务院批准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总体方案》,确定了“211工程”三期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建设资金的总体安排、实施与管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保证“211工程”三期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根据《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总体方案》,现就“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的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做好学校“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总体要求

学校应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统筹制定学校的“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学科前沿与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服务区域发展相结合,综合考虑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合理确定三期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以重点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发展;要坚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着力实现重点突破;要推进机制体制创新,突出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要注意“211工程”与目前正在实施的“985工程”,“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等国家其他一些重大的教育科技项目之间的有机衔接,避免重复建设,突出“211工程”建设的特色。

二、建设项目设计原则

“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的遴选是学校编制“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的基础也是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编制国家“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的基础。

“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包括重点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其中重点学科建设是“211工程”三期建设的核心。

(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1. 学校在规划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时,要充分结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紧密围绕《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学科领域,既要瞄准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和规律,又要统筹考虑国家、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既要考虑“九五”、“十五”已有建设基础,又要考虑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重大的新兴、交叉学科。

2. 学校在规划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时,一般应以2007年评选的国家重点学科(一级、二级),或者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为主干学科组建学科建设项目,突出重点,适当考虑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确保建设水平和建设成效。申报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数应该控制在“十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数的1.3倍以内。对于个别建设项目数比较多的学校,原则上不再增加。

3.学校申报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应分别对应人文社会、经济、政法、管理、基础科学、能源、信息、环境资源、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医药卫生、农林、新兴交叉学科等十二大领域。

(二)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项目

学校在规划创新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项目时,要结合学校的整体发展思路,紧密围绕重点学科建设统筹考虑。

1.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着力培养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要结合学校学科建设的目标和需要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并加快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从境外引进的人才必须是全时的。积极支持立足本校重点培养有较高水平的高端人才。学校要制定严格的人才引进和使用的标准、办法和程序等,对引进人才的年龄、学术水平、待遇标准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为领军人物及其团队提供必要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辅助人员、设备、实验条件、学术交流、图书资料等)。学校负责保障必要的生活条件。

2.鼓励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交流研究。合作研究要建立在学科间的长期合作的基础上,研究的内容要有互补性,对方研究水平有明显的优势,并且要有明确的合作计划。

3.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针对不同类型创新人才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培养方式,在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创造条件,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各种创新能力。资助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到国外一流学科进行访学交流(不含攻读学位)或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对西部地区学校,也可资助研究生到国内一流学科进行访学。

(三)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1.全国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规划、论证及评审工作另行通知。

2.校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要对学科建设起到重要的辅助支撑作用,并且有利于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校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由有关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使用其配套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安排建设。

三、建设资金安排

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点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全国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的资金主要用于能源、信息、环境资源、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医药卫生、农林、新兴交叉学科等领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财政部安排的资金主要用于人文社会、经济、政法、管理、基础科学等领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有关主管部门、地方应努力增加投入。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学校自筹的配套资金,也应主要用于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可适当安排校内公共服务体系等项目的建设。

学校应根据三部委确定的中央专项资金规划数以及其他渠道建设资金来源情况,实事求是、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重点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校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的建设资金。要充分体现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和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央专项资金用于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比例,按中央专项资金规划数的25%左右掌握,各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四、建设项目论证、申报、评审和审批

1.学校要根据《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总体方案》精神及相关文件要求,统筹规划“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并负责组织项目建设的申报工作以及校内专家审核论证工作,在此基础上确定学校“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并按要求分别编制《学校“211工程”三期建设方案》、《“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计划》,报主管部门审核(学校在编制“211工程”三期建设方案时,请按附件六的格式提出使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资金或财政部资金的建议)。

2.主管部门对所属学校上报的“211工程”三期建设方案等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后,报送“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教育部直属高校的“211工程”三期建设方案等相关材料,经校内专家审核论证后直接上报)。

3.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组织专家对学校申报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按领域分别进行评审。在项目评审中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学校应根据评审结果,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进行修改完善。

4.经主管部门审核上报的《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计划》,不再单独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学校须按年度细化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计划并上报年度预算。

5.校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由有关部门根据有关资金使用要求进行论证和审批。

6.在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统筹研究,共同编制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纳入“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的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和分工,按照项目建设程序的规定或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对“211工程”建设项目履行审批程序,并按年度对各自所安排资金的具体项目和用向进行审核后,在年度计划和预算中安排下达。

五、具体要求

(一)请各校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秘密法》,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将拟报材料中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进行去密处理后再上报。

(二)《学校“211工程”三期建设方案》、《“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请控制在8000字左右)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计划》一律使用word文档编辑,正文用四号仿宋字,A4规格纸,每页30×30汉字,双面印刷。

(三)上报材料

1.《学校“211工程”三期建设方案》

2.《“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按建设项目分别单独装订)

3.《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计划》单独装订

(四)请务必于2008年6月14日之前,将《学校“211工程”三期建设方案》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计划》书面材料各一式10份 、电子版材料各一份;《“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书面材料各一式30份、电子版材料各一份材料报“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要求邮寄),邮政编码:100816,通信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100816;电子邮件:zdjsc@moe.edu.cn,联系电话:010-66096664。

附件:1.学校“211工程”三期建设方案(编写提纲)

2.“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编写提纲)

3.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计划(编写提纲)

4.“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领域、学科对照表

5.“211工程”三期申报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汇总表

6.“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计划表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2008年5月5日

附件1:

XX大学

211工程”三期建设方案

(编写提纲)

一、学校现状

简述学校“211工程”建设现状及已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主要问题。

二、“211工程”三期建设的指导思想

简述学校“211工程”三期建设的方针(理念)、战略思想以及总体考虑。

三、“211工程”三期建设的总体目标

1. 总体建设目标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 “211工程”三期与前两期“211工程”建设的区别和联系(“985工程”学校还要论述“211工程”三期与正在实施的“985工程”以及国家其他一些重大的教育科技项目的区别和联系)

四、“211工程”三期建设主要任务

1.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 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项目

3. 校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4. 深化改革,推进机制体制创新

五、实施“211工程”三期建设的具体措施

六、“211工程”三期建设的预期成效

七、“211工程”三期建设资金预算及主要用途

1. 中央专项资金及主要用途

2. 主管部门共建资金及主要用途(资金预计)

3. 地方政府共建资金及主要用途(资金预计)

4. 学校自筹资金及主要用途(说明资金来源、筹措情况、可靠性等)

5. 其他资金及主要用途(说明资金来源、筹措情况、可靠性等)

八、附表

1. 《“211工程”三期申报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汇总表》

2. 《“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计划表》

(汇总表和计划表一律使用Excel文档编辑)

附件2:

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

(编写提纲)

高等学校名称:

建设项目名称:

项目所属一级领域:(请按附件四所列的领域填写)

项目所属二级领域:(请按附件四所列的领域填写)

项目摘要

(请控制在800字以内)

简述本项目所面向的学科前沿、国家(行业、区域)重大需求、主要建设内容和目标、拟重点突破或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或预期成效。

一、项目概况

1.本项目依托的主干学科、相关学科

逐一注明该学科是否为国家重点学科(一级、二级)或省部级重点学科

2.本项目是三期新增还是“十五”项目的延续?若为延续项目,请说明该项目在建设目标和任务上与前期的不同之处或特点

二、项目建设目标

(注:简述目标的阐述要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结合,建设目标要具有具体的考核指标,以利评审专家对此逐一进行评价。)

(一)建设目标应从学科的前沿性及其对解决国家(行业、区域)重大需求的预期贡献,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预期可取得的进展、突破加以分别论述。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本项目主干学科领域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国内研究现状和水平分析。

(三)国家(行业、区域)需求分析

本项目所面向的国家(行业、区域)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以及学科自身发展的重大需求。

三、项目建设任务

(注:建设任务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目标来展开,并结合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进行论述。)

建设任务要重点阐述瞄准学科前沿和围绕国家(行业、区域)重大需求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的内涵。

(一)主要研究方向(限3个以内)

分别简要阐述各研究方向本身的具体建设内容、学术带头人概况(年龄、专业、职称、主要学术业绩等)以及确定该研究方向的依据。

(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

本项目拟建立的有利于学科发展和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有利于人才创造性发挥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等的基本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三)本项目在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计划和基本措施

(四)本项目主干学科和相关学科现状分析

1.本项目实施已具备的工作条件,包括试验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学工程等重要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在项目中所起的作用。

2.本项目主干学科和相关学科师资队伍基础,包括规模和结构(年龄、专业、职称、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结构)。

3. 本项目主干学科领域近五年承担的国家重大项目,已取得的成果或其他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分析这些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对实施本项目的意义及关联、衔接或支撑作用。

(五)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国内外相比的特色和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行性分析。

四、项目预期建设成效

要分析本项目完成后在解决国家(部门、地方)重大需求、促进学科发展、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发挥的主要作用,要描述预期取得主要成果的档次和水平。

五、项目建设资金预算及主要用途

1.中央专项资金及主要用途

2.主管部门共建资金及主要用途(资金预计)

3.地方政府共建资金及主要用途(资金预计)

4.学校自筹资金及主要用途(说明资金来源、筹措情况、可靠性等)

5.其他资金及主要用途(说明资金来源、筹措情况、可靠性等)

附件3:

XX大学“211工程”三期

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计划

(编写提纲)

第一部分:创新人才培养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

简述创新人才培养的方针(理念)以及战略思想。

二、建设目标

(一)项目建设目标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三、建设任务

(注:建设任务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目标展开,并结合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进行论述。)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水平分析

1.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培养规模和结构)。

2.创新人才培养近五年取得的成就。

3.创新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分析。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计划

(注:要重点阐述能解决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可操作的计划,分析这些计划对本项目建设目标得以实现所起的作用和意义。)

四、具体措施

(一)政策保障(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关标准、办法和程序)

(二)实施原则与步骤

五、预期成效

六、建设资金预算及主要用途

第二部分: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

简述师资队伍建设的方针(理念)以及战略思想。

二、建设目标

(一)项目建设目标

(注:建设目标应从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两条线进行论述,建设目标要结合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进行论述。)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三、建设任务

(注:建设任务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目标来开展,建设任务应从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两条线进行论述,特别是在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增强师资队伍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要结合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进行论述。)

(一)师资队伍现状和水平分析

1.师资队伍现有规模和结构(年龄、专业、职称、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结构)。

2.师资队伍建设近五年取得的成就。

3.师资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分析。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计划

(注:要重点阐述能解决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可操作的计划,建设计划应从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两条线进行论述,分析这些计划对本项目建设目标得以实现所起的作用和意义。)

四、具体措施

(一)政策保障(特别是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有关标准、办法和程序)

(二)实施原则与步骤

五、预期成效

六、建设资金预算及主要用途

附件4:

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领域、学科对照表

一级领域

二级领域

参考学科(一级学科)

人文社会

哲学

哲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

历史学

历史学

教育学

教育学、心理学

艺术体育

艺术学、体育学

经济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政法

法学

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管理

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基础科学

数学

数学

物理学

物理学

化学

化学

天文学

天文学

力学

力学

生物学

生物学

能源

能源科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电气工程

核科学与技术

信息

信息科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资源环境

地球科学

地理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

海洋科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海洋科学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灾害防治

基础产业

高新技术

机械仪表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土建水利

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

化工

化学工程与技术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纺织轻工食品

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

航空航天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兵器

兵器科学与技术

医药卫生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医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药学

药学、中药学

农林

农学

农学、农业工程

林学

林学、林业工程

畜牧水产

畜牧学、兽医学、水产

新兴交叉学科

附件5:

211工程”三期申报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汇总表

学校名称:

序号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名称

项目所属一级领域

项目所属二级领域

项目依托的主干学科名称

(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请加*号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请加#号)

注:请用Excel文档编辑。

附件6:

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计划表

学校名称:

项目名称

资金安排

合计

中央专项

主管

部门

地方

政府

学校

自筹

其他

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

总 计

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1.

2.

3.

…………

二、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项目

1. 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2. 队伍建设项目

三、校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1

2

…………

注:请用Excel文档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