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队伍,切实激发学生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创业热情,展示大学生农业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培养“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现拟定于2019年5月举办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农业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汇智聚力乡村振兴,创新驱动三农发展
二、大赛总体安排
赛道一:“未来农业”奇思妙想创意赛道
(一)参赛项目主题:
提高农业效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参赛项目条件:
1.参赛项目可围绕上述3个主题中任选其一撰写方案,作品可为创新性的产品、技术或商业模式,应体现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或突出“奇思妙想”特点;
2.方案主要从创意、思路、技术路线以及支撑需求等层面展开论述;
3.凡参赛作品即视为授权组委会拥有该作品之使用权,组委会在用于科普公益宣传时不予计酬,而用以公开正式的获取收益目的时,著作权人享有署名权并获得相应报酬。
赛道二:现代作物科学创新发展赛道
(一)参赛项目类型: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两大类。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二)参赛项目条件:
1.学生个人或团队自主开展,围绕农业创新发展发展,学术类参赛作品突出科学性和先进性;发明类参赛作品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我国三农事业具体问题突出先进性和现实意义。两类作品第一作者需为学生,学术类需为本科生作品。
2.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19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内。
3.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是承担了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相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4.参赛作品涉及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对国家保护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否则不予评审。
5.作品申报书中科技发明制作中的作品分类栏须由作者按作品的发明点和创新点所在类别据实填写;科技发明制作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6.学术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
赛道三:“中国农业2025”乡村振兴创业赛道
(一)参赛项目主题:
结合“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整合社会资源各自对接的县、乡、村和农户,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电商兴农、教育兴农等多个方面开展项目,项目需能够提升农村生产效率,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可持续性和创新性。
(二)参赛项目类型:
公益类: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商业类: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
(三)参赛条件:
1.参赛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1)现代农业,包括智能设施、先进制造、自动化、节能环保、新材料等;
(2)智慧农业,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电子商务等;
(3)农业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旅游休闲等。
2.参赛项目以团队形式,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组队,但项目应为学生为主的创业项目,不能以教师或其他人员的创业项目进行参赛。
3.参赛项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无经济纠纷等责任问题。
赛道四:作物学基础知识竞赛
(一)参赛形式:
此竞赛单元为个人竞赛项目,主要考察作物学基础知识。
(二)竞赛内容:
主要包括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遗传学、生物统计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耕作学、种子学等作物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
赛道五:大学生农业微课程竞赛
(一)参赛项目范围:
主要围绕包括农业知识、种养技术的宣传与应用科普。
(二)参赛项目条件:
1.项目可针对农民、农业工作者、中小学生、城镇居民等群体,制作科普教案、科普视频参与大赛,作品应考虑受众群体的接受程度;
2.科普教案应包括思路、内容大纲以及具体内容,单节课程内容PPT不少于20页;科普视频成片分辨率不低于720P,大小不超过500M,单片时长控制在5-15分钟以内,务必嵌入完整中文字幕,课程内容完整,语言表达清晰;
3.参赛作品须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若发现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4.凡参赛作品即视为授权组委会拥有该作品之使用权,组委会在用于科普公益宣传时不予计酬,而用以公开正式的获取收益目的时,著作权人享有署名权和获得相应报酬。
三、参赛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2.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四、比赛奖项
各赛道比赛均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及优秀奖若干。
一等奖奖品:小米蓝牙项圈耳机
二等奖奖品:小米无线蓝牙便携音箱
三等奖奖品:植物科学学院定制纪念品套装
优秀奖奖品:植物科学学院定制手抄本
五、作品提交及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赛道一、二、三的参赛选手需提交参赛《植物科学学院农业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申报书》(附件一)及材料电子版压缩文件,于4月25日17:00前发送至邮箱:475382847@qq.com,邮件主题及压缩文件命名为“赛道名称+姓名+学号”。
赛道四的参赛选手需提交《植物科学学院作物学基础知识竞赛申报表》(附件二)电子版,于4月25日17:00前发送至邮箱:475382847@qq.com,邮件主题及文件命名为“赛道名称+姓名+学号”。
赛道五的参赛选手需提交《植物科学学院大学生农业微课程竞赛申报表》(附件三)电子版,于4月25日17:00前发送至邮箱:475382847@qq.com,邮件主题及文件命名为“赛道名称+姓名+学号”。
比赛联系人:温老师联系电话:0431-87836280
姚老师联系电话:0431-87836283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加入大赛咨询QQ群:872333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