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鹿乡,了解“三农”:公共教学中心建立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咱们鹿乡现在采用机械化耕作方式吗?”“鹿乡总共的存栏鹿有多少?”“一头鹿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4月19日,在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鹿乡村,一群大学生围绕在鹿乡村于连彬书记的周围,了解鹿乡发展情况。这是公共教学中心举办的农村考察活动的热闹场面。
此次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以及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此次考察活动共有二至四年级34名涉农专业学生参与,教务处丁洪浩处长,公共教学中心王中东主任、王守宏副主任、王平副主任,综合办李大林主任,教学办李兆阳主任及马列教研室的部分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为利于此项活动的展开,公共教学中心在鹿乡镇、村二级设立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并挂牌。
19日上午9点,同学们首先到达鹿乡镇镇政府,举行简短的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后,同学们直奔鹿乡村。到达鹿乡村,公共教学中心首先向村“农家书屋”捐赠价值600元的图书及音像资料。鹿乡村于书记在“农家书屋”为大家介绍了鹿乡村的鹿产业与新农村建设情况。他谈到,鹿乡村是全国有名的“梅花鹿之乡”,全村鹿的存栏量超过12000头,占整个双阳区的1/8,每头鹿纯利达到3000元。鹿乡村依靠养鹿带来的人均收入达到5800元,而同期人均总收入为7000元。鹿产业是鹿乡经济的强劲拉动力。未来鹿乡将要继续下大力气发展鹿产业,以“养精鹿,精养鹿”为发展目标,最终要实现存栏量4万到5万头,占到全区总数的一半左右。他说,养鹿得学科学,老百姓需要知识,需要摆脱传统养鹿效益低下的弊端,使鹿产业真正实现大发展。他说,与吉林大学农学部的合作一定会推动鹿乡村的发展,欢迎大学生把鹿乡当作实践的“第二课堂”。
听了于书记的介绍后,大家在于书记的带领下,到农户家里参观。整个鹿乡村家家通水泥路,平均每家养鹿20只左右,最多的达到100多头。最先养鹿的几家,在八十年代就建起楼房,“那时候他们是用麻袋装钱。”于书记形容道。同学们一边参观,一边向于书记提问,于书记从饲料配比、鹿的生长、配种、收获等各个环节把养鹿的整个流程为大家作了讲解。参观农家的时候,来自南方的同学对着东北的炕好奇地问,“他们炕上怎么没有被子呀?”“他们吃饭是在炕上吗?”,最后还忍不住爬上去躺一躺,体验一把睡炕的感觉。从农家小院出来,大家下到地里,实地体验了东北农村的机械化耕作。最后,同学们还到鹿乡镇参观了鹿产品深加工企业。完成了对整个鹿产业链的参观考察。
考察活动持续到中午11点,在返回的路上,公共教学中心又组织学生到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参观。
此次考察活动让参与的同学受益颇多。学生们表示,这此活动让我们深入地了解了东北农村面貌,也加深了对专业的了解和认识。在农村这个“课堂”,边走边看边思考,对新农村建设充满了信心,希望学部能多一些这样的考察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切身感受新农村建设。有的同学表示,看到鹿乡鹿产业的发展,真希望早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投身新农村建设,也希望农民朋友的日子越过越好。 (畜牧兽医学院06动医 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