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06年立项建设(项目编号NTJC0602),学部张嘉保教授主持的农业推广硕士(养殖领域)主干课程教材——《动物繁殖理论与生物技术》一书近日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2010年11月12~14日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养殖领域分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通过验收。
动物繁殖理论与生物技术为农学类和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兽医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的学位课或选修课,是教指委确定的农业推广硕士(养殖领域)七门主干课程之一,于2006年立项建设,学部张嘉保教授担任主编,20名参与编写人员来自全国11所院校和科研单位,均是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而且具有培养农业推广硕士的经历,所承担的内容为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因此在内容上既有特色又有深度。在编写过程中先后召开了3次审稿会议。
该教材共分2篇13章,涵盖动物种类为家畜、家禽和经济动物。系统阐述动物的繁殖原理和实用生物技术。第1篇为理论篇,共7章,主要介绍在繁殖原理方面:掌握生殖激素对生殖的调控作用与机理,哺乳动物精子的发生过程、精子结构和生物学特性,雌性动物发情与发情周期变化规律,受精原理,胚胎及胎儿发育规律,正常分娩的助产和新生仔畜的护理,家畜繁殖力评价方法等。第2篇为技术篇,共6章,主要介绍动物发情鉴定和妊娠诊断方法,牛、马直肠检查方法,主要动物的人工授精技术,应用激素制剂控制动物发情、排卵与分娩,胚胎移植技术程序和牛、羊的胚胎移植技术,体外受精、配子与胚胎保存、胚胎显微操作、转基因、性别鉴定的技术程序等。
教材的编写突出了新颖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新颍性:即内容新颖。教材内容要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对一些概念和机理提出新的解释,以哺乳动物繁殖原理与生物技术为主,并将新发展的禽类繁殖生物技术编入本教材;
系统性:即涉及的内容系统广泛,从畜种上不仅包括哺乳动物而且还包括禽类;从技术上,生物技术在繁殖领域中的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都得到全面体现;从内容上,研究意义、发展概况、技术方法、作用机理、存在问题,发展前景等都有所论述。
实用性:依据农业推广硕士的特点,突出实践操作和管理内容。
教材解决了原有教材的陈旧问题,解决了国内各培养单位各自选用不同教材的情况,全国统一编写教材,有利于统一模式培养人才,统一教学标准和内容,对于提高农业推广(养殖领域)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