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暑期“三下乡”科技支农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是院团委按照团中央的指示精神、团省委的统一部署,并响应校团委开展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百基千队服务万村行动”,而组建的一支科技支民服务团队。团队由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董怀智副教授、动物医学系主任丁壮教授、申海清、陈承祯、杨润军、郭昌明,以及校团委和院团委老师、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共40名成员组成。吉林省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本次三下乡活动进行了报道。 (点击观看,在2012年7月8日吉林新闻联播10:30——12:18分播出http://bugu.cntv.cn/news/information/jilinxinwenlianbo/classpage/video/20120708/100580.shtml)
> 早上7:00,在朝阳的照耀下,我院暑期“三下乡”科技支农活动誓师大会在三环广场举行,院团委书记于丹丹老师主持仪式。仪式上,首先由吉林大学团委张尧老师代表学校团委向我院三下乡服务团授团旗;接着由学院学生会指导老师周靓带领全体“三下乡”队员共同宣誓;最后,由董怀智副书记宣布本次“三下乡”活动正式出发。
上午10:00,服务团抵达扶余县永平乡九连山村。在简短的场地布置后举行了支农服务专家咨询会,咨询会由学院董怀智副书记主持。首先,进行的是聘任仪式,这是本次科技支农服务活动的亮点之一。学院聘任九连山村村长兼党委书记杨景龙为“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学生课外辅导员”,与此同时,九连山村还评选出五名青年创业带头人成为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专业学习培训班第七期学员,并为他们免费提供到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培训的机会。接着,各位专家还为在场的每位村民赠送农业科技图书数百册,发放农业技术资料,满足了青年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渴望。
接下来,专家们与这里的养殖户们进行畜禽养殖技术现场咨询。在咨询会上,专家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生态养殖的概念和生态养鸡技术及常见动物疫病的防治措施。专家们凭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农户们,如何通过典型的发病症状,剖检、粪检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以便可以尽快对症下药。其中一位农民提到,家里的猪身上起红点,“吃喝”正常,也不发烧,这是咋回事?专家们从家畜的养殖方式和管理上给养殖户提了很多的建议。面对养殖户最关心的夏季猪舍的热应激问题,专家们也作了详细回答,并且提醒农户要注意交替消毒。交谈中,养殖户纷纷表示,专家就是专家,又有理论又有实践,还希望以后能经常有专家来进行指导。
下午,由丁壮教授等专家带队到当地青年兴业致富带头人和养殖户大户的生态养殖基地中进行了实地的技术指导。专家教授针对考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并希望乡亲们在养殖时要重视免疫程序和科学的饲养方法,此外,还要注意环境卫生,特别是在夏季。
与此同时,畜牧兽医学院参加“三下乡”的同学们挨家挨户对农民收入的现状、受教育情况、家畜等养殖业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该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取得的成效,结合团队大学生所学知识,针对当地实际的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为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日后,我院还会继续与扶余团县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通讯、邮件、微博等方式进行定期跟踪回访调查,并将此项活动持续开展,形成长效机制。
此次科技支农活动的创新之处,一是在传播方式创新,院团委设立“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青春三下乡”官方微博,利用校园媒体、微博等新媒体工具,特别是充分利用学校团组织的官方微博平台,在活动的策划、动员、实施、总结等各个阶段进行广泛宣传推广和互动参与,取得最大的传播效益;二是聘任当地村长兼党委书记为我院的“学生课外辅导员”,而评选村里的五名青年创业带头人成为我院“专业学习培训班第七期学员”这一行动,不仅为学生更好地关注三农、服务三农开启了新的篇章,同时又为当地农民科学养殖、科学管理搭建了有效的学习交流平台,加强了学院与帮扶县的深度合作,为更好地建立起稳定、长期的服务、合作关系,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活动深刻地贯彻了团中央和省委的文件指示精神,激发了同学们社会实践的热情,使他们领悟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坚定了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信念!为做好一位当代优秀大学生,做好共产主义接班人做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