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现实的深入接触和思考,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植物科学学院拟举办寒假社会实践大赛。现将具体事宜说明如下:
一、参赛要求
1、面向对象:植物科学学院本科生。
2、组队形式: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
3、实践方式:学院学生利用寒假休息时间,结合当地特点或所学专业,自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不限。可选择下列实践主题一项或多项,也可以自主拟定主题。活动中保存相关图片、视频和证明材料。
4、报名方式:凡我院学生必须撰写实践报告,参加评比的同学必须上交相关证明材料,并进行3分钟的PPT演示。
5、实践主题:
1.开展建言献策“十三五规划”活动
通过专业教师带队、学生参与的形式,从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出发,紧扣社会热点、国计民生,进行主题实践调研,为全国“十三五规划”工作建言献策,鼓励跨学科组建实践调研团队,鼓励调查研究突出学科交叉、协同创新,调研结果以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的形式呈现。
2.开展理论政策学习宣讲活动
结合专业优势、学科优势,重点在学校骨干培训班和学生理论学习社团中招募志愿者组建实践团队,鼓励派遣青年教师、研究生、本专科生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厂矿企业等,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放映纪录片、举办图片展和座谈会等形式,围绕政策国情、法律普及、道德建设、文化繁荣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学习宣讲活动,向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开展“守望家乡.青春建功”服务农村活动
鼓励跨学院、跨学科、利用生源地优势设项和组队,抓住元旦春节前后学生返乡、农村青年相对集中的有利时机开展如下活动:围绕家乡如何发展、年轻人如何奋斗、农村创业致富政策如何承接、核心价值观如何践行、家乡如何守望等话题开展座谈会、主题讲座、交友联谊等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开展走访慰问、结对帮扶等活动;开展送春联、送书、送科技、送演出、送电影等文化赶集活动;发挥大学生网络利用优势,为农民工提供网络协助购票服务。
4.开展吉林大学招生宣传活动
充分发挥我院学生生源覆盖面广的优势,组织学生进入家乡高中,通过向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讲解我校校史、专业特色、综合实力以及考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等能够反映我校招生优势的内容,形式不限,在缓解考生学习压力的同时为我校招生宣传奠定基础。
5.开展优秀校友访谈活动
联系我校优秀校友,采取网聊、座谈、采访、调研等方式了解了解职业,了解社会、了解校友择业、创业的成功经验和人生经历,收集校友在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并形成文字材料向学校和同学分享。
6.深入开展改革成果观察活动
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联合校园媒体,深入城镇、乡村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等,实地观察了解调查各领域变迁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感受深化改革的发展成果,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7.深入开展专业社会实践活动
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专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积极创立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依托一批产学研结合的校内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和一批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8.深入开展教育关爱服务
鼓励师生到省内及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贫困县(乡),协助当地教育部门开展教师培训,帮助当地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以关爱城市贫困家庭儿童、农民工子女、乡村留守儿童为重点,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五个方面开展活动。
9.深入开展城市社区建设
以校地共建为依托,充分发挥我校优秀学生担任社区兼职副书记以及我校大学生“五员“进社区的推动作用,积极组织各学院、学生组织中的青年志愿者以组为单位,在社区开展关爱青少年、扶老助残、调解纠纷、应急救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
10.深入开展爱心医疗服务
医学院招募组建由专业教师带队、专业学生组成的医疗帮扶团队,到城镇社区及乡村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等活动,进行健康普查和常见病治疗,结合基层实际需求培训当地医务人员,捐送部分药品和医疗器械,协助建设乡(村)医疗站。
二、日程安排
1、2015年1月8日——2015年1月12日:学院部署阶段
2、2015年1月16日——2015年3月8日:活动准备、实施阶段
3、2015年3月9日——2015年3月12日:班级评选、报送阶段
4、2015年3月13日——2015年3月17日:学院交流、初评阶段
5、2015年3月18日——2015年3月23日:活动总结表彰阶段
三、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评出一等奖一人,二等奖两人,三等奖三人,优秀奖若干。同时根据各班实施情况设置优秀组织奖两个。
四、评分标准
(1)服务性:活动是否服务于实践当地,是否会产生效用,过程是否充实; (10分)
(2)特色性:活动是否具有特色,立意和主题是否能突出特色,开展方式和过程是否体现特色;(10分)
(3)可持续性:项目的后续发展情况如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10分)
(4)创新性:策划立意、主题和开展方式、过程是否具有创新点;(10分)
(5)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单位反映良好,个人有较大收获;(10分)
(6)公益性:实践活动是否用爱心回报家庭、社会,立足公益事业;(10分)
(7)社会影响:项目的影响能否引起周围同学的关注,是否引起社会效应;(10分)
(8)答辩效果:成果展示是否丰富,现场表现是否出色;(10分)
(9)社会实践报告内容:报告标题准确、精练、概括性强;有明确的调查对象,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调查方法正确,数据丰富可靠,分析方法正确;结论精练明确,专业性强,有现实意义;报告语句通顺,逻辑性强;社会实践过程清楚,与调查报告联系密切;(10分)
(10)辅助材料:圆满完成社会实践总结工作,按时上交所要求的各项材料。有条件上交反映社会实践过程的照片及录像等音频、视频材料的,酌情加分。(10分)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团委学生会外联志工部
2015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