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吸引了全球食品界同仁的目光,第十四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在此隆重举行,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2120名业界代表,跨越高山与海洋,齐聚中国现代食品工业的发源地。记者采访了亲临会议现场的张铁华老师,提及了大家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希望在大家能在学习方面起到点滴的启发作用。(张铁华老师,军需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副教授。)
记者:张老师您好,请问您可以谈论一下这次会议的焦点吗?
张老师:这次会议上,有关食品安全的话题再次成为焦点。奶粉中的三聚氰胺事件引发了食品行业的一场地震,乳品行业惨遭最强烈的冲击。食品工业作为生命工程,它的成功不仅靠数量的增长,更要靠质量的提升。它依托于一个安全、有效、从田野到餐桌的产业链,需要道德和良知。用道德的力量坚守食品安全的关口,是每一个食品人的天职。全体与会成员达成共识:中国食品产业要面对困难,汲取教训,坚定前行。
记者:有句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在食品行业整体不景气的现状下,它对社会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张老师:虽然我国在食品行业已经倾注了很多精力和财力,但“中国食品”始终没有完全摆脱安全信用危机的困扰。奶粉事件对三鹿造成了致命性打击,又因为蒙牛、伊利和光明三大乳品行业不愿再扩大原有的规模去接手,导致三鹿集团有形和无形资产均损失惨重。一直以来,政府都加大对三农的扶持,这次事件中,奶农也是直接的受害者之一。不过,政府可以通过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牛奶的安全性,让大家对营养丰富的奶制品重新树立食用放心的观念,恢复原有的巨大消费量,从而带动生产使企业的损失降至最低。
记者:在这种国际会议上,很多企业成功人士和科研优秀人才出席,并就自己的成功经验进行交流。您可以就此谈论下现代企业对优秀人才的要求吗?
张老师:,60多个国家和地区食品行业的领头人物出席了此次会议,各种专题讲座以其前沿性和深层次性吸引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关注。在校的本科生出席这种大会的机会可能有限,但是大家在课下可以和自己专业的授课老师多多交流,发现自己的专业奋斗方向。现在社会需求的是富有创新思维的实践性人才,创新从何来,从实践中挖出闪光点来。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位在企业中工作了好多年的工艺研发人员,对乳品加工的各道工序的管理和维护均特别精通,再加上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做依托,成功的将酸乳保质期在原有基础上延长了十天,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并获得了自己的技术专利。这就是知识转化为财富的鲜活例子,所以同学们要打好自己的专业基础,把实验课和实践环节重视起来,多观察和思考。
记者:对于这种国际性的会议,英语作为第一国际语言在参会人员的交流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您认为,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应该提升到哪种认识程度呢?
张老师:英语是一门世界语言。在交流的时候会发出灿烂的光芒。在这种世界性的专业聚会中,如果你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无外乎插上了一条助自己腾飞的翅膀。在与外国专家交流的过程中,你可以发现自己研究领域的相关发展和最近热点,可以通过英语讲座和更多的相关专家交流探讨,让自己更正确更深层的研究本领域的知识。有的老师将自己带的研究生带到了与会现场,很多学生的英语很棒,可以很流畅的和外国专家交流自己继续深造的意向,双方达成共识后出国留学事的就很轻松了。所以,大家应该在外语上下大工夫,深功夫,将它学透学活。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可以给自己未来的成功加上沉甸甸的砝码。
这种国际性的会议,传达出社会当前面临的困难;点亮了利用科技力量摆脱困境的强大希望;开阔了科研人员的眼光;带动起年轻人才的奋斗激情。它带给我们大学生的哪些思索呢?如果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在专业领域有所成就,在企业中成为优秀人才,那就应该快速的认清当下可以让自己逐渐强大的东西:扎实的学好理论知识,不再抱怨它的枯燥无味;勤做实验,对每一个细小的实践环节都细致观察,多做思考;利用大学四年的宝贵时光学透英语,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些大家每天按部就班去面对的事情,就是最应该投入我们所有激情和精力的成材之道,是通向我们未来成功之路的巨大必备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