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
按照教育部《“和创新团体发展计划”聘任办法》和《关于2009年度招聘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学校定于近期开展2009年度候选人的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岗位设置
根据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和学科建设规划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岗位设置与“985”创新平台和科研基地建设的紧密结合,并优先保证国家实验室建设的需要。具体设岗要求详见《吉林大学2009年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招聘启事》。
二、推荐人选的资格和条件
要严格掌握候选人的年龄要求,以2009年1月1日为截止时间,对于特聘教授,原则上自然科学类人选不超过45周岁,人文社会科学类人选不超过50周岁,对于直接从海外应聘的高层次人才可根据实际情况略做放宽。对于讲座教授,除了个别学术成就特别突出的学者外,自然科学一般不超过55岁,人文社会科学一般不超过60岁。推荐条件详见《吉林大学2009年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招聘启事》。
三、推荐程序
根据岗位设置及人员申报情况,各设岗学科自行组织同行专家通讯评审,并在通讯评审前将推荐人选自然情况报学部人事处。
(一)同行专家通讯评审
1.候选人所在设岗学科确定通讯评审同行专家,并选定一位有较高学术声誉的专家为同行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负责汇总同行专家评审意见,形成同行专家评审委员会评议意见并签字。同行专家评审委员会由7位在本学科领域造诣高深的知名专家组成,其中本校以外的专家不少于4位,属于自然科学类的评审专家中,院士不少于4位,有条件的学科可以聘请海外知名学者作为同行评审专家。
2.评审采取信函通讯评审的办法。学部负责将候选人申报材料寄出,本市专家可密封送审。同行专家评审费由学部。
3.通讯评审材料中包括:
⑴《致通讯评审同行专家信》;
⑵《“和创新团体发展计划”聘任办法》;
⑶《(讲座教授)候选人推荐表》及附件材料一份(3篇创新性论文全文);
⑷《吉林大学2009年通讯评审工作同行专家评审意见表》一份。
(二)各学科务必于2009年8月5日前完成通讯评审工作,并将评审通过人员的书面材料、电子材料、同行专家评审委员会评议意见(原件)、专家个人评审意见表(原件)和《吉林大学2009年度通讯评审同行专家名单》报学部人事处。
(三)学校学术委员会将根据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评审确定上报教育部的“”候选人名单。
四、申报材料要求
申报材料分为书面材料和电子材料两类。具体申报材料要求如下。
(一)书面材料
1.每位候选人推荐表,推荐表必须由申报软件自动打印生成且与网上上传的电子版本完全一致,不得对其内容做另行改动。
2.每位附件材料一份(装订成一册)。附件材料包括:
⑴附件材料目录(须标注页码);
⑵推荐表中列举的所有科研项目、获奖及专利情况的证明复印件;
⑶ 5篇重要创新性论文的全文及其刊载杂志封面、目录的复印件,以及推荐表中列举的其他代表性著作封面、目录和论文首页复印件;
⑷推荐表中列举的SCI、EI、SSCI、CSSCI收录以及论文他引情况的证明(只需提供论文收录及引用检索报告,无需提供详细检索结果或列表);
⑸在国外任职或在国内担任重要职务的任职证明;
⑹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担任职务的证明以及作大会报告、特邀报告的邀请信或通知复印件。
3.同行专家评审学科分组表。请根据项目学科领域分组目录填写。
(二)电子材料
电子材料须通过网上申报评审管理系统上传,具体包括:
1.候选人推荐表电子版(申报软件生成的word文档)。
2.候选人部分附件材料的电子版(pdf格式,所占磁盘空间应在10M以内),包括:
⑴附件材料目录(须标注页码);
⑵候选人在国外工作的任职证明;
⑶推荐表中列举的重要科研项目的资助证明;
⑷所获重要奖项或专利的证明;
⑸重要创新性论文的全文及其刊载杂志封面。
⑹推荐表中列举的SCI、EI、SSCI、CSSCI收录以及论文他引情况的证明;
申报软件、关于申报软件下载的说明、项目学科领域分组目录、同行专家评审学科分组表及其他有关信息请通过
五、其他
(一)各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通过直接招聘、师生传承、学术交流、专家推荐等多种渠道,下大力气从海外招聘、讲座教授。由于时间紧,请各相关学科抓紧组织、周密按排,按时完成推荐工作。
(二)认真做好评审的保密工作,不得将通讯评审专家名单及评审结果向外泄露。
联 系 人:刘妍
电 话:86226
人事处
2009年6月24日
.吉林大学2009年度招聘启事.doc
.给同行专家的信.doc
.同行专家评审意见表.doc
同行专家评议意见表.doc
.通讯评审同行专家名单.doc